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

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

主角:徐正卿夏言
作者:小孩那桌儿
时间:2024-08-05 15:37:06
状态:连载中
标签: 大明 首辅
简介:

完整版穿越重生小说《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徐正卿夏言,也是作者小孩那桌儿所写的,故事梗概:想来他作为家中的独子,在这方面便自愧不如,想想被官家祸害了家人、抓走的小妹,无论是仇恨还是传宗接代的……

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殿试的时间确定在三月十五,十来天的温习时间,转眼就过。

会试成绩公榜以后,徐正保就带着王氏回了家,徐正卿也让赵文华找到关系,给周进重新造了个户籍。

知他没有去处,本是想着让他跟着哥嫂一起回到青州府,等徐正卿衣锦还乡,再同知县打个招呼,想来帮他置办一些田地,让他安安乐乐过完一生,不是什么难事。

但周进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已有自己的想法。

几年的牢狱生活,虽让他跟外面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这也让他的思想、心性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更让他明白,在权势面前,民丁甚至连附蚁都不如。

这些天相处下来,也发现了徐正卿的不凡之处。

这个比他小了差不多十岁的儒生,做事处世时,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份从容,能让身边的人非常安心。

他的心态和以一己之力,带着全家享受高中的福音的举动,都使周进大受鼓感染。

想来他作为家中的独子,在这方面便自愧不如,想想被官家祸害了家人、抓走的小妹,无论是仇恨还是传宗接代的责任,都让他有理由活下去,心中更是没来由冒出一个念头:

“我周进,这辈子也一定要活出点名头来!”

徐正卿见他想要跟着自己,也无所谓,让他在京城中,找了份苦力的活计,暂且渡日。

明代的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

按照正规的流程,由内阁大学士预拟试题,呈皇上圈定,考生的对策要求“惟务直陈”,限字一千字以上。

这些对于贡士们而言,并不算难事,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各位贡士的心情,相较之前的会试要轻松不少。

多是三五成群,与同乡、同窗好友,徐正卿当天也和王建、张邦彦一同赶赴考场。

皇宫中。

在殿试的前一天,鸿胪寺官就已在皇极殿东室预设“策题案”,光禄寺则预备好贡士们的试桌,陈房在殿外东西两庑。

到了殿试当日,先由礼部的引导官员,将贡士们带过皇极门到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群面向北边站好。

文武百官各着公服侍立殿内外,然后由鸿胪寺请皇上升殿,科考的礼仪,属于祖制,嘉靖皇帝朱厚熜在这个时期,还受此限制,出席殿中。

他一改丹房中宽松的道袍,身着大朝时的龙袍章服,头戴冠冕,对称綎板缀吊着的珍珠下,是一张方正、刚毅的脸面,几乎看不到半点表情。

这时礼部官口传一声:“鸣放鞭炮,百官行磕头礼。”

立即有扩音的人员,开腔大声将命令传开,鞭炮声旋即响起,百官在鞭炮声中,整齐跪地叩首。

礼毕,由执事官举着题案来到殿中,内侍官将策题付礼部置于案上。

殿外,鸿胪寺官已带着贡士作好跪拜准备,执事官举起策题案,由左阶而下,至于皇极殿前的御道中,贡士们朝案行五拜三叩头礼,然后分东西侍立。

然后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鸿胪寺官员奏告仪式结束,再放鞭炮。

鞭炮声中,嘉靖皇帝起身拂袖,先行退殿,文武百官也依次退出。

接下来,考试正式开始。

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列,礼部官散卷,贡士们列班跪接,磕头就位,露天答卷(如遇到大风或下雨,则在奉天殿东西两庑考试)。

徐正卿前世虽去过好几次故宫,置身当时环境,也产生过诸多联想,但和亲临其境有本质的区别。

宫内所采取的一系列仪式,营造出的肃穆环境,还有贡士们对于这场考试的重视,让这场殿试变得神圣而庄重,这是一种维护皇权神授的手段。

但即便明白其中道理,答题时,他也答得相当认真,思定后方才落笔,尽量不去涂改。

考试结束,贡士们将对策交往在东角门的受卷官处,并由此处离开。

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

读卷官主要由翰林院官员组成,工作主要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还要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几十名,尤其是前三名。

殿试的第三天,有一个“读卷”仪式,通常在文化殿举行,但当朝的皇帝是嘉靖。

文华殿是不可能去的,修道比较要紧,内阁只得安排读卷官往西苑的寝宫读卷。

这天早朝的时辰,读卷官随夏、严两位阁老一同来到寝宫,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

每读完一份,即由司礼监官将试卷呈于御案。三份考卷读罢,没有听到皇上继续往下读的命令,读卷官们恭敬起身,碎步退门外侯旨。

这时,前三名的排名就看“御笔”钦定了。一般情况下,都是最先由三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所以后世也很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

嘉靖自然没有什么“乾纲独断”的心思,“钦定”前三名后,将其余试卷退回东阁,读卷官也回到东阁,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进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等候放榜。

明代的殿试放榜叫做“传胪”,按照管理要举行仪式。但比起殿试,传胪的仪式气氛又要轻松很多。

准备工作在中极殿进行,读卷官在御前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拆第一卷即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二、三卷亦然,随即在早已写好二、三甲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写一甲三人,由尚宝司官在黄榜上用印。

皇帝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传胪开始。

这时,徐正卿等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来到奉天殿左门,在丹墀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传制官高喝:“有制!”

待众贡士跪下,高声宣读:“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有意拖长的声音中:“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一名李春芳,第二名张春,第三名胡正蒙;第二甲第一名亢思谦;第三甲第一名熊勉学。”

念罢,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

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观榜。

张邦彦,位列二甲第二十一,徐正卿排三十二,王建则排在三甲第二百一十二。

“怀安老弟,你这也藏得太深了。”

王健看到自己的排名,又看看徐正卿,脑海中没来由还是浮现出,后者那天在贡院外的那一句“我大抵是凉了”,正逢见到顺天府官员用伞盖仪从送新科状元李春芳归第的场景,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与此同时,依稀可以听到,宫内,文武百官依次入班,致词:“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

接着鸣放鞭炮,皇帝起驾,百官退避,仪式结束。

“不过是场考试而已,无碍的,谁说排在后头就不能算是英雄?”徐正卿拍拍他的肩膀。

说实话,这成绩排名出来,他也有些意外。

不过也确如他所说的,排名不能代表什么,就拿胡宗宪举例,他当初排在殿试三甲二百多名开外,但这并不妨碍他青史留名。

张邦彦也过来,宽慰了王健几句。王健终究是一时的情绪低落,心底里,还是很为徐、张两人开心:

“怀安老弟和才甫兄,你们皆是笔锋秀丽之流,想来应该大有机会被选入翰林,当庶吉士吧?”

“这就要看吏部如何选人了,这种东西也强求不得,反正分到工作下来,认认真真做好就是了。”

徐正卿微笑作答,心态很是平和。

的确,明朝官员的俸禄低得可怜,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一年下来满打满算才领他娘几十两银子,是很难为朝廷卖命的。

王健却是会错他的意,心中笃定,日后无论被选官分配去到何处,都要有所作为。

三人正聊了一阵,忽然便听得旁侧传来一阵议论声。

“这人就是徐正卿?听说他已入了严嵩门下。”

“我就说此人怎个有这般成绩,先前都没听过他的名号。”

“你是说他……”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徐正卿与赵文华的关系传开后,杂言杂语难免的,王健听得气恼,想要去找他们理论,被徐正卿摆摆手拦下来。

几条杂鱼而已,何须去理会?

徐正卿几乎能够保证,这些人如果入朝,在夏言退位后,如能得一个攀附严党门下的机会,尾巴会摇得比狗都勤。

“那个叫徐正卿的,你既如此饱学,皇上赐礼部举办的恩荣宴,会邀众家谈经论道,想必不会缺席吧?”

见他要走,有人笑着问道,科考之后举办恩荣宴,是自宋朝开设的琼林宴一直承袭下来的古制,但却不是什么谈经论道的地方。

现在的文学正统在苏、淮一代,这个充其量就算得上一个初入朝堂的“新生见面会”,大多的进士都会选择参加,秀一秀自己的才华,徐正卿兴趣寥寥,回了句:

“看情况吧!”

“那我们可就等着你发表高论啦!”见他不敢答应,问话之人越发得意,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处在他们那个小团体的中央。

……

传胪后的第二天,还有一个由新科状元,率众进士进宫谢恩,及往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的仪式。

仪式结束后,众进士易冠服,这才算最后“释褐”,即不再是民而是官了。

国子监照例立碑题名,三年一次的科举,除内阁褐翰林院共同选拔若干名庶吉士外,全部结束。

新进士则等待吏部的铨选。

——

ps:从表面上看,殿试在整个科举制度中,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程序,它由一系列仪式构成,虽然是皇帝“亲策于廷”,但除偶尔的特例,策试题均由翰林院和内阁拟定。

从嘉靖后期开始,皇帝有时仪式也不出席,至于进士名次的排列,也多由内阁会同读卷官决定。

但正是这一系列的仪式,使得科举取士给人一种神圣公正的感觉,可以激发新进士们效忠皇室的热情,并吸引这万千士子向往金榜题名的荣光。

从一定意义来说,君主的权威和人民的信念离不开庄严隆重还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仪式。

展开全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