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以细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充满惊喜的古代言情小说《重生后,王妃她只想登基》,主角沈明月李聿承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带来了难忘的阅读体验。“我只是忽然想到,小时候救了我的那名禁卫军,不知现在过得可好?”“听闻皇帝陛下赏了他黄金千两,那位大人想必过得十分富足。……。
上一世,李聿承指认我兄长通敌卖国,最重要的物证便是一封加盖了我兄长印鉴的往来书信。
兄长在战场上被李聿承就地斩杀之后,那封染血的书信曾经被当作罪证呈到御前,最后被皇帝愤然丢到我面前:
“枉朕这些年来对你们沈家恩宠有加,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吗!”
那日正是皇帝的六十大寿,文武百官皆在御前为天子庆贺,席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本是一派祥和景象。
但李聿承领着人马闯入大殿后,一切都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我跪在地上,颤抖着捡起那张纸,清楚地看见了上面的内容。
笔迹有七八分相似,却绝对不是我兄长手书。
我声嘶力竭地反驳,却被皇帝用随手抓起的笔筒砸得头破血流。
等我醒来,沈家通敌卖国的罪证已被李聿承做实,而我也被他亲手下了昭狱。
大殿上曾经替沈家求情的官员,都被一同下狱。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为沈家喊冤。
我曾在狱中无数次祈求见李聿承一面,往往得到的都是狱卒不屑地嘲笑:
“七皇子破获沈家通敌卖国一事,居功甚伟,不日便将被封为太子,哪里有空来见你这个罪臣之后?”
回想往事,我握着笔的手又坚定了几分。
我与李聿承相伴多年,他的笔迹我足能学个八九分。
忍住喉头的酸涩,我重新写下了那封书信,将落款换成了李聿承。
一封不够,我又多写了几封,每一封上都加盖了李聿承的印鉴。
不就是通敌卖国的罪证吗?
你想要,我就多送你几份!
做完这些,我才心满意足地从书房出来,如常上了马车,前往相国寺祈福。
回去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绕去了沈府。
我来沈府有两件事。
一是将平安符送到兄长手上。
二是将前世遭遇悉数说与兄长听。
果不其然,兄长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不信。
若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真实的死亡,恐怕我也不肯相信,被沈家一手扶持起来的李聿承居然会恩将仇报。
毕竟,当年的李聿承不过是一个因母妃下毒谋害皇嗣,被牵连入冷宫的七皇子。
是我亲手救下险些被昌平公主磋磨至死的他,也是我跪在皇帝面前,为他求来了跟随我兄长入战场挣取军功的机会,帮助他一步步开衙立府,成为储君之选。
整个京城都知道我有多心仪于他。
而李聿承也并没有让我失望。
在挣得第一笔军功之时,他就向皇帝请求赐婚,用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将我聘为王妃。
并许诺,会与我白首不相离。
那桩婚事,彻底惊动了全城百姓。
人人都夸我们天定良缘,必定会白头偕老。
可谁能想得到,最后,李聿承会用一封捏造的通敌信件,害得我整个沈家满门抄斩,无一善终。
说话间,青儿跑了进来,一见到我就撒了欢地抱住我。
沈家满门忠烈,虽有军功累累。
但父亲战死疆场,母亲也随之去了,留下我与兄长相依为命。
后来,我的嫂嫂也去死了,我便将青儿当自己骨肉那般疼爱。
所以上一世,即便被镣铐锁住,见到有人欺负我,青儿也是要冲上来为我出头的。
想到刑场上,青儿被一剑穿心的场面,我几乎要忍不住落泪。
兄长终于有了一丝松动,眼底聚起一团雾气:
“明儿,你说要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