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宁之顾景元结局是什么 秦宁之顾景元免费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10-06 09:44:12

>>>>《闺中录》 在线阅读<<<<

《闺中录》是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讲述了秦宁之顾景元在面对生活考验时的成长与坚韧。秦宁之顾景元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抉择和困境,但通过坚持和勇气,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人生意义。这部小说充满温情与智慧,秦老太太当初说要等秦宁之好了再责罚她并不是说说而已。虽然秦府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秦老太太的派头可是十足十的,向来说一不二,……将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6章

秦宁之斜睨了她一眼,嘲讽道:“二姐姐方才不是说也要送文哥儿玉佩么,我很期待是什么,相信一定比我的更贵重,文哥儿也一定会很欢喜。”

秦玉之不是要做好人么,那就去做呗,话是她自己说出来的,那就好人做到底啊!

秦玉之被噎得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秦宁之的这块和田玉可是名品!

她说那句话不过是给秦宁之姐弟挖个坑,哪是真要送文哥儿什么东西!这下倒好,没有让这姐弟俩打起来,倒把自己折进去了。

她若是拿不出比这块和田玉更好的东西,只会让人笑话她不自量力。

她秦玉之又没有秦宁之那么厚颜无耻!

“四妹妹说的是,那四妹妹便好好休息吧,我会帮四妹妹开导文哥儿的。”秦玉之心里恨得咬牙,可面上依旧笑得温文尔雅。

秦宁之瞥见她垂在袖子里攥紧的双手,心里头畅快极了。

她最恨的就是秦玉之这张伪善的画皮,可现在不是撕了它的时候,而是要利用秦玉之的伪善让她吃苦头栽跟头,这一次一定要让她狠狠大出血一笔,让她以后再假惺惺装什么好人!

“那四妹妹便好好休养,我先回去了。”

秦玉之装得辛苦,秦宁之也不为难她,笑嘻嘻道:“二姐姐慢走,我自是会注意身体的。”

秦玉之想起昨日吕大夫说她通医理的事儿,一口银牙更是要咬碎了。

秦宁之这是在讽刺她?真是见鬼了!

“青瑶,把玉佩收起来吧,贵得很呢!咱们下次再送给文哥儿。”送走了秦玉之,秦宁之轻快地转了个圈,“我再去睡一觉。”

青瑶望着秦宁之眉梢眼底的笑意,虽然还迷迷糊糊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知道姑娘和少爷这次没闹起来,姑娘还很开心的样子,也松了口气,喜滋滋道:“诶,奴婢知道了。”

晚间的时候方氏就知道了这件事,她正在查最近城西那几间铺子上的账目,闻言,手指在翠玉算盘上顿了顿。

“你是说姑娘不仅没有发脾气,还要把自己的玉佩送给文哥儿?”

方氏的心腹顾妈妈点头,“是,青瑶交代得一清二楚,绝不会弄错了,后来姑娘还将玉佩收起来说要日后送给小少爷呢!”

方氏放下手中的账本,欣慰地点了点头:“宁之能这样想,自然最好不过,他们是亲姐弟,要互相帮衬才是,哪能每次见面都跟仇人似的。”

言语间是对秦宁之改变的欣慰和欢喜,丝毫没有怀疑秦宁之是别有用心。

也只有做母亲的,才会这样全心全意地信任自己的孩子,才会对孩子做出的任何一点小小的改变而欣喜若狂。

“姑娘只是性子急了些,人却是好的,小少爷那么小的一个人儿更是什么都不懂,只要太太好好引导,姐弟俩怎么会有隔夜仇呢!”顾妈妈是方氏的乳母,方氏一向很信任她。

方氏点点头,思虑了一会儿,又道:“去看看文哥儿吧,这孩子也是太不把他姐姐放在眼里了。”

顾妈妈应了声是。

方氏将账目记清楚,收起了账本,正待起身去东次间找文哥儿,外面却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随后便听到她的贴身丫鬟香芹道:“三太太,您别哭,有话慢慢说。”

方氏蹙了下眉,示意顾妈妈出去看看。

顾妈妈颔首出了屋子,不一会儿就进来禀报:“太太,是三太太那边出了事。”

“什么事?”方氏问道。

秦府统共有三房,大房、二房是嫡出,三房是庶出,现如今是大太太陈氏管家,不过因为方氏性格更柔顺宽和,所以三太太元氏有什么事都会找方氏商量。

顾妈妈摇摇头,面色有些沉重,“三太太没说,不过看她的模样,怕是不好。”

方氏只好暂时先把教育儿子的事情放到一边,对顾妈妈道:“把三太太请去西梢间吧,注意不要声张。”

三太太元氏出身小户,因为如花似玉的长相被三老爷秦卯看上,就上门求了亲。成亲后与秦卯也是夫妻和顺,整日里柔情蜜意,再加上性子也与世无争,偶尔有一两件事烦心事也是诸如女儿有心事不跟她讲是不是情窦初开了,儿子这几天不吃饭是不是生病了之类。所以方氏每次见到这位妯娌她都是春风满面神采奕奕,脸上的笑容是从心底透出来的,让人好不羡慕。

可是这一次,方氏刚踏进西梢间,便看到哭得已经看不清颜色的元氏朝她扑了过来,嘴里喊着:“二嫂,二嫂我该怎么办啊?”

又过了四五日,秦宁之的身体已经彻底痊愈,她也再不能赖在自己屋子里了。

一大早,方氏就遣了丫鬟来通知秦宁之跟她一起用早饭。

话是这么说,其实是要押着她去给秦老太太请罪。

秦老太太当初说要等秦宁之好了再责罚她并不是说说而已。

虽然秦府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秦老太太的派头可是十足十的,向来说一不二,阖府上下也只有秦宁之敢跟她对着干。

所以秦老太太向来十分不喜不服管教的秦宁之,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只能这里找个理由那里找个借口略惩小戒。

要问这是为什么,就要从秦府发家史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