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二爷小说<二爷的通房>全文在线阅读

更新时间:2025-01-01 20:47:50

>>>>《二爷的通房》 在线阅读<<<<

二爷的通房描绘了沉鱼二爷的一段异世界冒险之旅。他身世神秘,被认为是命运的守护者。朴实的山桠巧妙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动机,小说中充满了紧张、悬疑和奇幻元素。精彩的情节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索那些隐藏在黑暗背后的秘密。

午后的阳光正好,京城何府芙蓉院的书房里,窗户边小桌几上伏着一个姑娘,睡得正酣。

九月,秋季已过半,院子安静得很,连鸟儿的叫声也无。

院里的芙蓉花开得正盛,从那枝叶间脱颖而出的朵朵娇花,娇艳得赏心悦目,粉红、粉白,深红,没有一朵颜色相同。

芙蓉院也正是因为院子里有几株芙蓉树而得名。

秋高气爽,一阵微风吹过,满树的花朵随风摇曳,就如站在花枝上跳舞的仙子。

窗外一个小姑娘才五六岁,正把手里的一朵粉色的芙蓉花,悄悄地插在窗内姑娘的发髻上,然后笑嘻嘻看着自己满意的杰作。

“玉娘,玉娘,快来,”远处一声轻柔地呼唤。

窗户外面的小姑娘就跑开了去,“阿婆,玉娘来了。”

“你莫吵着沉鱼姑娘。”

“阿婆,玉娘没有吵,只是给沉鱼姐姐戴了朵花花,最漂亮的花花。”

窗内的人并没有受窗外声音的影响,侧了一下脸又沉沉地睡去。

那婆子对着小姑娘点了点头,轻声说了句:“别乱跑”,然后又埋头去忙活手中的活计。

婆子姓曹,五十来岁的样子,人称曹婆子。

她是芙蓉院中的管事婆子,芙蓉院中只有二爷一个主子,侍候的人也少,除了两个婆子几个小厮外,就还有一个在书房侍候的丫头。

另一个姓白的婆子今日被府中借调走了,因为芙蓉院里的主子二爷不在京城,府里这段时间又正在为筹备四爷的婚事忙碌。

曹婆子坐在院子门房的门口,一边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一边注意着院子内外的情况。小孙女玉娘坐在旁边,无聊地玩着针线篼里颜色各异的碎布。

书房里依旧没有动静,看来玉娘并没有将那沉鱼姑娘吵醒。

虽然说那丫头只是老太太指给二爷的通房,还是当了五年通房没有挨着二爷床边的丫头,可那也是这芙蓉院里唯一的‘女眷’,还是敬着些为好。

满京城都知道何府有个二公子,二十岁就中了二榜进士,人生得玉树临风,不说是京城面相学识最佳的男子,那也绝对排得上前五的。

何家门第不算高却也不算低,可二爷就是亲事不顺,到了二十七岁还没有成亲。

就是因为这样,何家二公子的名号更流传甚广。

满何府的主子、奴才都知道这二爷身边的丫头都没有一个的,除了小厮就是婆子,这沉鱼算是唯一的姑娘。

往上数三十年,何府在京城也算高门,曾经的何家家主,也就是如今老太太的公公,二爷的曾祖父,曾做到了二品户部尚书一职,还很得皇帝重用,当时的何家也曾是人们攀护的对象。

但那位二品户部尚书只活了五十来岁,在做高官的黄金时期离开了人世。后来何府逐渐衰落,如今在京城只算一般的门第

几年前去世的老太爷就在科举上没有建树,荫封的官职,营营一生,生前是四品太常府寺卿。

现在府中的大老爷何治安在鸿胪寺任职、二老爷何治方是卫尉少卿,两人都是正五品官职,而且都不是要职。

孙子辈最有出息的要数二爷何亚原,才二十岁中了二榜进士,二甲十八名,如今在工部供职,虽说目前还是六品的主事官职,到底是进士出身,又还年轻,可谓前途无量,让老太太看到了振兴何家的希望。

二爷出生的时候就没了娘,在老太太身边养了十来年。

没娘的孩子到底少了母爱,小时候性子十分孤僻,唯一喜欢的就是读书,在家中也只与老太太亲近些。

何家老太太来自于忠勇伯府,门第规矩本就重,早年又受婆婆影响甚大,更是个相当讲究规矩礼数的人。

她认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此乃天地至理’,一个家族规矩不严定然不能长久。

她持家几十年,从未要求儿孙不纳妾,但成亲前不能纳妾,不能有通房,妾侍自然也不能随意纳,多纳。

关键妻是妻,妾是妾,一定要分得明明白白,妻妾天生的主次不可颠覆。

为此,哪个儿孙在妾侍房里一连留恋几日,或一个月里在妾侍房中的日子比留在妻的房中的日子还多,定会遭到她的训斥;也绝不允许哪个小妾的衣食用度超过正妻,宠妾灭妻的事情她绝不允许发生。

规矩就是规矩,不容许任何人犯。

这十几年下来,府里成了亲的男人,不论老少,最多也只有两名妾侍。

二爷从小跟着老太太多年,受她影响最深。

二爷满十八岁后,老太太曾为他张罗亲事,他只说等他学业有成再说。

二十岁那年,二爷不负老太太厚望,中了进士二甲十八名,又通过了庶吉士的考核,正是风光无限,好说亲的时候。

在这大周朝,百姓们对亲事不仅要讲门当户对,而且还讲究个‘顺’字,就是两家提及亲事后,在三天、七天、二十一天内两个家中没有不顺的事情发生,视为‘亲顺’,就可结亲。

当时,二爷中了进士后,他亲舅舅王家有意将女儿嫁过来,只是才提及亲事十来天,二爷的外祖母就摔了一跤,三天后就去世,王家女要守孝不说,亲事一提,外祖母就突然摔跤去世,亲事视为不“顺”,也就只好做罢。

次年老太太看中了张家女,张家女已经十七岁未定亲事,因其母去世守孝耽误亲事。

老太太与张家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关系要好,又都见过两家孙子孙女,都对这亲事极为满意。

张家女刚孝满去老家看望外祖母,因为亲事就从外祖母家赶回来,却在回京城的路上得急症没了。

幸好当时两家的亲事还没有传开,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老太太再也不许其他人提及,好像从未与张家有过联系。

张家老太太为此也怨上了何家老太太,说是何家二爷有克妻之命,将她的孙女克死了,至于相交多年的好友都断了来往。

府中知道此事的人,心中无不为二爷的亲事摇了摇头。

接连两次亲事不顺,老太太就有意缓一缓,到庙里去求见高僧寻求破解的法子,可那高僧说得不明不白的,只说破解的方法可能在身边,在低处。

老太太回来想了又想,他们何家的门府本就一般,只求过门当户对,也没有往门第高的人家找,这个‘低’不知道要多低才算。

老太太想着心中十分不甘,儿孙中只有这一个优秀的独苗。心思一转,想在亲事上面缓一缓,可二爷已经二十多了,还未通人事,就先给二爷安排了通房丫头过来,想着等成亲后再抬举也一样。

可二爷当时心思并没有放太多在女人身上,先后送过来的两个模样娇好的丫头,只那两丫头性子都急,急于讨好二爷,反而讨了二爷的嫌被赶了出去。

后来,老太太就将自己院子里的沉鱼姑娘放了过来,就是看这姑娘性子实在。

这沉鱼姑娘过来之后,二爷让她在书房侍候,她一直也只在书房里侍候,一步都未逾矩,也从未闹过什么妖娥子,一待就是五年,也就是现正伏在书房桌上睡得正酣的那位。

老太太将二爷的亲事那一缓还没有缓过一年,老太爷就突然去了,于是乎,二爷守孝三年。

守完孝的二爷已经二十有五,对于那些门当户对的**来说,年纪就偏大了些,更就只能往低处寻。

这时,二爷的继母二夫人方氏有意让自己的亲侄女儿嫁过来,方家门第自然不高,事到如今老太太也就默认了,那段时间方家女时常来府里走动。

二爷倒没说什么有意无意,只是两家才正式提出亲事后三天,从来不怎么生病的二爷却大病一场,一病就是十来天。

这亲事明显又不顺,老太太就再不让二夫人提及方家的事,其他的亲事也不好再随意提。

后来倒又有人介绍一户姓周家的**,说是门户低了些,家中父亲官位只有七品,长得却相当水灵,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才造成十八岁了还没有定亲。

老太太派人去打听一番,打听回来的消息可真要把人气死,原来那家周家是户不守信用的人家,喜欢攀护。

周家是近两年才来京城做官的,家中闺女原来在老家定了亲,后来一家人来京城,闺女长得又水灵,就不愿再与原来的人结亲,退掉了原来的亲事在京城左寻右找,想凭女儿攀一高门。

老太太一向自诩重情重义,又是最讲规矩的人,周家的亲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一晃又一年过去,今年三月二爷就去了外地公干,至今未归。

二爷的亲事至今还是没有着落,老太太心里十分不得劲。

曹婆子想着叹了一口气,就连她自己的儿子与二爷年纪差不多,她的孙女玉娘都已经五岁了,老太太怎么能不心急。

曹婆子与老太太共情了一把,又觉书房这位也太实心眼儿了些,这许多年都不曾有任何进步。

如果此时她能抓住二爷的人,老太太应该会网开一面,不会给送避子汤,先得了长子长女,一辈子就安稳了。

曹婆子心里想着又不自觉的摇了摇头,但好在这几个月以来,这位好像没有以前那么讲规矩了,话还是不多,却活泼了些,胆子肥了些。

就如现在,伏在主子书房的桌几上,睡得明目张胆,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还有这半年里,她无事总是睡到大家吃过早饭才起床,主子不在这院中倒也无人多嘴。

曹婆子心里想的事一多,对周围的事物警觉度就低了,直到几人已步入院子中,才反应过来有人进了院子,忙丢了手中的东西,迎上前去:“二爷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