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说:我才是大明正统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时间:2024-04-25

风雨交加,雷电轰鸣。

中军都督府。

面如冠玉,英姿非凡的魏国公徐辉祖在审阅着一批文书。

作为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儿子,徐辉祖不仅继承了徐达的智慧,还继承了徐达的勇猛。

朱元璋很器重徐辉祖,将中军都督府交付给他执掌。

年仅三十,位列武官勋贵之首!

徐辉祖将手中的文书放了下来,叹了口气:“帝王心,只问忠,不问能。”

虽然他是武勋第一人,可并不是朱允炆的心腹。

他的心腹,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儿子——曹国公李景隆!

徐辉祖深知李景隆,此人除了皮囊出色外,实在找不出半点出挑之处。

可就是这种窝囊废,胸中无有一策,却把持着左军都督府。

谁让人家是心腹。

比不上。

徐辉祖看着窗外电闪雷鸣,感觉一阵阵的压抑。

突然之间,有人传报:“府事大人,皇上传了旨意,召燕王入京。”

徐辉祖陡然一惊,不知道皇上此番是试探,还是鸿门宴。

“舅舅。”

一声喊声,惊醒了思索之中的徐辉祖。

徐辉祖转过身,看着依次入屋的三个外甥。

为首的朱高炽虽然长相富态憨厚,腿脚不利索,但在其臃肿不华的皮囊之下,隐藏着一颗坚韧不拔,仁善的心。

朱高煦很像朱棣,英武不凡,骁勇善战,只是此人看似和善,心思实多,不是一个甘心久屈人下的主。

朱高燧虽没有多少才华,却是朱高煦的跟班,也不容轻视。

三人入京奔丧,连朱元璋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在他们赶到京师的时候,人都送入孝陵了。

但既然来了,也只能留在京师了,想走,至少也得等热孝期过了才行。

“世子,殿下,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徐辉祖含笑问道。

朱高炽坐了下来,吁了一口气,道:“连日来读书,实在有些沉闷。二弟提议,明日是否可去演武场举办一场骑射,也好解解闷。”

徐辉祖略一思索,欣然答应道:“没问题,明日正好无事,不妨召一些勋贵前来,设个彩头,一比高下?”

“如此便多谢舅舅了。”

朱高炽等人施礼离开。

徐辉祖转身走到桌案旁,当即写了一份密折,安排心腹投入宫中,然后站在窗户边。

看着雷霆闪烁中的瓢泼大雨,自言自语道:“我也该站队了。”

......

朱允炆收到了徐辉祖的密折,不动声色地烧成灰烬。

这一日,他并没有去武英殿审阅奏折,只是在马恩慧与几个太监的陪同下,行走在皇宫之内。

后世的明故宫,只能说是遗址,根本无法展现明帝国京师的繁华与盛景。

朱允炆走入长安宫,刚入门,便听到了一道轻灵的女声。

马恩慧说道:“皇上,定是妙锦来看文奎……”

“妙锦?”

朱允炆微微思索。

想起来了,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四女儿——徐妙锦。

这可是明代第一位女奇人,传闻朱棣为了她,在皇后死后,“竟虚中宫,不再册立皇后”。

此时的徐妙锦,只有十八岁,相对朱允炆而言,只小了三岁。

“皇上哥哥来了。”

朱允炆抬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着柳绿衽衫,杏黄长裙的少女盈盈而至。

柳眉杏眼,清秀绝伦。

一双水灵灵的眸子转动着,身上的气质,透着清冷的高贵,还有一份似乎矛盾的纯真与灿漫。

徐妙锦微微屈身,便算是见过礼,看着朱允炆,直说道:“你的头怎么了?这些宦官照顾不好你吗?”

朱允炆身后的太监打了个哆嗦,连忙跪下,口喊冤枉,希望徐妙锦嘴下留情。

朱允炆不由一笑,也不跟少女心性的徐妙锦一般见识。

此时的徐妙锦,只有十八岁,相对朱允炆而言,只小了三岁。

虽然两人年纪相当,徐妙锦甚至玩笑地喊朱允炆“哥哥”,但实际上,徐妙锦的辈分大过朱允炆。

毕竟,徐妙锦的大姐徐仪华嫁给了燕王朱棣。

他转而问道:“魏国公今日在忙些什么?”

徐妙锦见皇上问起徐辉祖,也微微有些正经起来:“整日在中军都督府忙碌,也不知哪里那么多军务,连陪我上街的闲暇也没有。”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徐辉祖是一个称职、忠诚之人,在洪武后期,朝廷很多军略、军务,皆是徐辉祖代为处置。

“父皇。”稚嫩的声音传来。

只见不远处,一个大约两岁的孩童,蹒跚地朝朱允炆跑来,一个侍女则是抓着孩童胖乎乎的手,紧张地跟在一旁。

朱允炆蹲下身,伸出双手抱起孩童,笑道:“文奎,可有想父皇了?”

“有。”

朱允炆和朱文奎亲昵一会儿,随后交给马恩慧,由着马恩慧、徐妙锦叙话。

自己坐了下来,拿过一本书翻看着,一边细细的感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刻。

一朝穿越,成为皇帝,还有爱自己的妻儿,幸福莫过于此。

……

“启禀皇上,魏国公徐辉祖求见。”

没一会儿,一个内侍悄然进来,禀告道。

朱允炆收回了思绪,呵呵一笑,道:“看来教场的热闹结束了,让他到武英殿吧。”

武英殿。

徐辉祖进入大殿,行大礼之后,恭谨地对朱允炆说道:“皇上,高阳郡王赢得了一把金刀。”

高阳郡王,朱高煦。

朱棣次子。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四叔的儿子确实厉害,有四叔风采。只不过宗勋比试这种事,还不值得国公亲自入宫吧?”

徐辉祖低头,踌躇了下,跪了下来,肃然说道:“皇上,臣曾见过燕王三卫,朝廷经制之兵,俨然成为燕王私兵,唯命是从。

臣日夜惶恐,又见燕王三子各有所长,尤以朱高煦善战。”

臣以为,藩王在外,手握重兵,朝廷旨意难达四海,于朝廷不利。

恳请皇上推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X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