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说:大明:开局就辞官 作者:再见是蓝啊 更新时间:2024-10-17

现在的任以虚,已经辞官了。

但是任以虚谋略又极强,才能不亚于刘伯温和李善长。

所以朱元璋才会问询,也是本着多问问高人的心态。

想看看四书五经这一套,是不是真如宋濂那些儒生们,所言的那样好。

而任以虚听到朱元璋说科举制度选题,要用四书五经为主,连忙说道:“陛下!”

“此等选题,绝对不可!”

“这种方式,草民认为有极大的问题!”

朱元璋看到任以虚不假思索,直接否定了四书五经,不由得困惑。

他问道:“任以虚,说说你的看法!”

任以虚思索了一阵子,而后说道:“陛下,四书五经,这是儒家经典,教得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诚然,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书籍。”

随后,任以虚停顿片刻,面色沉重的说道:“但四书五经,虽然可以培养人的人格,也可以陶冶情操,却不合适作为科举考试的选题。”

接着,任以虚开始详细的说道原因:“所谓科举制度,被选中的人,是作为未来的官吏!”

“状元为正六品官,榜眼探花均为从六品,而进士,多数都是七品官,会从县令开始做起。”

朱元璋点点头,也表示现在科举,主要是挑选出各级官员,尤其是县级官员。

大明官员制度,一个县城,只有县令和县丞,这两是真正的官员,属于是有编制的。

下面的一系列各种师爷,衙役等等,他们都不是官,是吏,是由县令去雇佣的人,是没有编制的。

而科举选上来的人才,几乎都是县令官位开始做起。

只有少部分,如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是会留在京城,要么入翰林院为官,要么入六部,作普通官员。

任以虚接着说道:“科举选拔人才,为江山社稷出力!”

“他们是需要,真正去县城治理一方的。”

“需要全盘评估这个县城,如何发展,如何安抚民生,又如何去审案子,如何去处理民生,商业等等各方面。”

“而采用四书五经选**人才,未必具备这个才能。”

前世一个县城,各有各的体系,各做一部分事情。

而在明朝的县城,县令和县丞,几乎是全包了任何事情。

这个县城,小到开河道、种植农作物、大到商业的发展,良田有效规划,再到遇到灾难时刻,如何处理等等,都需要县令和县丞去处理。

而任以虚则直接表示,用四书五经选**人才,根本不足以应对这一系列事情。

学习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子曰诗云,说满篇大道理,说各种儒学经典在行。

但是问这位读书人,比如上游发大水,冲毁了下游的稻田,百姓们面临没有吃得,该怎么办?

县令几乎一问三不知,所以才需要各种师爷。

而在明代能解决这种问题的师爷,要价都不低,就不是寻常县令俸禄,能请得起的人。

所以,县令为了救灾,就得去贪污,把贪污来的钱财,作为师爷们的贿赂,让师爷们统筹各方,组织人手去救灾。

在任以虚看来,四书五经选**的人才,都不适用。

四书五经的内容,与真正做官内容,这两者差别,最明显体现就是,学习的是一加一,可面对现实的是,高等数学题目。

那学的东西,就完全用不上。

任以虚记得,明清时代都是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

而他就看过一个清代状元的乡试卷子。

卷子的题目大抵是这样的: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提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育出白色天鹅为话题,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论述地方文化和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

当初任以虚看到这个题目,差点没破口大骂。

因为他都不需要看后面内容,就知道写得是什么。

而那位状元写的内容,还真就是,把上级官员当做是绿水,吹捧只有在绿水之上,才能培育出好的地方官员。

再结合当地土特产和特殊文化,各种暗示隐喻,要给上官送礼物。

任以虚记得大抵内容是这样的。

当初,与他同行游客看完,感慨古代状元卷子写得好,他却感觉十分无力。

这题目本质上就是,在做思想功夫,在思考各种吹捧上官,玩文字游戏,让卷子体现出两种意思。

一种意思是明面上,用一大堆华丽辞藻,来强行牵扯,绿水和天鹅,与上下级官员,当地特色文化关系。

一种意思是潜在的,是吹捧考官,直接点明,只有在优秀上级官员的领导,才能诞生出优秀的下级官员。

还要拐着弯表示,考官你选我,我考中了肯定给你送礼。

而任以虚正是因为了解了,这种八股文取士,才极为厌恶。

最主要是,三年考一次,没有标准答案。

而考生能不能考得上,就看考生自己会不会,既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又能拐着弯,吹上官英明神武,还能暗示自己中了,一定会厚待考官的。

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在考科举。

比如范进中举,四五十岁才明白科举里面道道,明白之后,这才考上的。

任以虚直接拿出几个,以前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题目,是宋濂出的。

直接将卷子里面深层含义,告诉朱元璋。

他直接表明这情况下选的人才,全都是溜须拍马之辈,考上了一定各种敛财。

朱元璋听完,都有些愣住了!

他暂时也只是想想,只是觉得科举可以困住人才,但是没想到过还有这一层。

不过,朱元璋细细思索着,这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事情。

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

要的是束缚天下有才之辈,而不是要天下有才之人,人人都能人尽其才。

朱元璋认为,自己要的是,人才不要给自己闹腾,不要出现贪官污吏,马上有人造反。

他希望的是希望江山永固。

在江山永固面前,县城发展与否,官员水准高低,不重要。

毕竟,数百年科举制度后,已经衍生出一套合格的,师爷体系。

县令可以不懂,但是舍得花钱,就可以找到专业人才,来帮自己处理各种事务。

相比较,县令无才,但是稳定,与县令有才,但是会折腾。

朱元璋更希望是,要听话的无才之人,而不是那种有才能的人。

任以虚一看朱元璋面色深沉,就知道朱元璋没听进去。

他继续表示道:“陛下,如果真按照八股取士,到时候朝堂上,便都是这等行将就木,思想僵化的臣子!”

“因为他们学习四书五经时,科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告诉他们。”

“处理好与上级官员的关系,会送礼物,会吹捧上级官员,这比实实在在做事情,这比真正去提高县城民生,要更快可以升官发财!”

“钻营琢磨上官,比实实在在做事,要升得快。”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X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设置X

保存 取消